很有趣的困惑,我提供一个新奇的看法。没有丝毫科幻的说,心理服务AI一定会出现,而且拥有基本功能的心理服务AI已经不存在实质的技术难度了。
畅想一下,当你焦虑以及情绪低落的之后,对着摄像头或长或短的倾诉几句,然后带上你的VR设备,会看到自己置身于繁茂的山林里,或者坐在海滩上俯瞰湛蓝的湖水。咨询师坐在上面,倾听着你的困惑,适时的给与你反馈,温暖支持的同时循循诱导你整理问题,调整对人对事的见解和心态。十几分钟后,你摘下VR设备,心情已经欣然平和。
显而易见,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产品,或许在看下文前,我们应明确噱头和事实。如果我说将来五内一定发生这种的产品,这无疑是炒作;但是我说将来十年CCBT、VR和情感计算等科技的演进一定可满足这种的心理服务AI需要,这十有八九是事实。
CCBT是指计算机化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作为心理治疗中结构化较好的一支,有相对清晰的步骤和可以预期的效果,而且不需要深入挖掘来访者的过往经历,因此特别适合改造成自适应的方式,根据用户选用的不同进入不同的治疗逻辑中。现在马来西亚、英国跟中国都有基于CCBT的自助心理治疗系统。
不过,我们仍然不期望停留在按钮选择式的自助服务,还是期望借助语言诉说我们的心情。因此,CCBT和AI之间大约存在着一个NLP(自然语言处理)的差别,尤其是基于语音的语境识别。考虑到NLP的热度,我们有原因相信CCBT很快可以支持一定的语音输入,根据我们的表述给出适合的治疗路线。
VR(虚拟现实)或者AR(增强现实)或者MR(混合现实),虽然现在依然以娱乐向的应用为主,但是不可否认将作为将来必要的软件。VR可以缓解移动端心理服务的最大缺陷:使用者难以离开环境,也难以为心理服务提供适合的情境。VR带来的沉浸感,可以起到跟心理咨询室一样的功能,帮助使用者在安全的环境里受到提升。
情感计算「情感话题」,参照Picard教授的看法,包括情感识别和感情表达。应该说,情感计算是构成心理服务AI更重要的模块,因为唯有存在心灵的识别和表达,才可能做到情绪性共情。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识别科技尚未相当成熟了,有「读心」之称的Affectiva已经将识别精度提高至相当优异的水准,国内的还有致力于多模态的情感识别。
情感表达可能是以上科技中工业化/商业化程度最低的,但是考虑到基本用途的心理服务AI不需要自主的表达情绪,只应该在CCBT的基础上附加相应的表情跟声音特点,这无疑降低了难度,增加了推动的可能性。
需要重点提出的是,技术的成熟不是我相信心理服务AI一定会出现的根本因素「情感话题」,而是心理服务AI有下面六点无可比拟的优势:
1 丰富的咨询环境。我当时看到过,心理咨询应该有稳定的咨询环境,但是不需要局限在咨询室内。VR可以在极低成本下将丰富的咨询环境变为可能,甚至允许按照使用者提到的事件以及感受到的心情,选择跟变换环境以适应心理服务的进行。
2 便捷而且高效。只应该VR设备或者一个应用,只应该十多分钟的空闲时间,不需要提前预约,也不需要留出整块的时间,几乎不受所处环境的妨碍,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提升。可能以后这些累积问题-寻求缓解的方式会有颠覆性的颠覆。
3 AI进步空间更大。看到AlphaGo就会对AI的进步空间富有遐想,在方法跟策略的选取上,基于深度学习的心理服务AI的提高空间远远超过通常的心理咨询师,而且更容易累积咨询的心得。相对于心理咨询师更高的培养成本跟很低的成材率,心理服务AI虽然最经济实用。
4 不需要担忧隐私。很多人对于心理咨询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咨询师能否「保密」的难题上。面对心理服务AI,这样的弊端会少一些。AI不可能主动泄露你的隐私,你可以安心大胆的倾诉,不需要担忧你的爸妈、伴侣以及同事了解一丁点的内容。
5 享受个性化服务。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与一个咨询师进行几十次、上百次咨询。心理服务AI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这一点,而且基于学习的AI,随着使用次数的降低,会越来越准确,越来越贴合使用者的心理。心理服务AI反馈、改善我们的方法会是独一无二的。
6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如果绝大多数人没有在心理咨询消费的习惯,如果心理咨询师的江湖依然是良莠不齐,你会不会尝试这种的心理服务AI?如果说中国缺乏的信用卡时代催生了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那么缺乏的线下心理咨询时代是否催生下一个时代呢?
同步首发于:心理服务O2O后,心理服务AI就会远吗?
「情绪Gap」,不仅仅科普,越来越有技术范儿,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