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象背后的心理动因把冷暴力分为三类:
婚姻后遗症冷暴力
沟通不畅冷暴力
施虐冷暴力
在本文中,我想探讨怎样走出这三种类型的冷暴力泥沼。
01
「婚姻后遗症冷暴力」:哀悼失落,承担责任
在婚姻后遗症冷暴力中,施暴一方对伴侣无法造成幸福的感情,所以反对与伴侣互动。
当初走入爱情就并非心甘情愿,而它们也不愿结束貌合神离的感情。
这类冷暴力实施者把心灵一切幸福的感知觉体验投注到昔日女友的身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于是面对着婚姻中的伴侣,却再也不会爱了。
这类人仍然是冷暴力的实施者,婚姻于它们而言只是悲伤不堪的。
结束冷暴力的重点在于施暴者能否完成对当时失落的感情的惋惜。如果没有这个哀悼过程,即使他想全心投入感情,尽量与当前的伴侣诉说沟通,也没法事与愿违。
为失落的感情哀悼并不容易。
昔日情人在施暴者心里是完美的,然而这些“完美”并不存在。他们为了维持对以往恋情的美丽感受,“选择性遗忘”了对自己昔日女友的愤怒。
从而,他们在观念上保持着对昔日情人的忠诚和向往,眼里只有昔日情人的“好”,而不情愿体验昔日情人曾赋予自己的悲哀——即昔日恋人的“坏”。
那份被“遗忘”了的愤怒则个别地体现为对当前伴侣的疏远、冷淡和克制。
这些“用情至深”的施暴者真正爱的不是那个当初的情人,而是自己想像中的完美恋人。
可是要知道,大多数情况下,恋人们分道扬镳不是性格不合就是现实所迫,总归是两个人有逾越不了的障碍。▼
精神分析泰斗维米克·沃尔坎曾呼吁我们:一个人难以哀悼失落的客体,往往是他没有整合对这个客体的爱跟恨[在本文中是对昔日情人的爱恨整合],而非爱得很深。
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失去,只要丧失不太具有创伤性或者个体完成了对失去客体的爱恨整合才能摆脱过去,寻找新客体来满足依恋[找到新伴侣]。
这种婚姻冷暴力的实施者总是感到悲伤、哀怨、失望。这是因为他们在自我惩罚。
他们为自己曾经没有为自由意志做主而觉得羞愧[迫于压力跟虚荣心非心甘情愿地进入感情],并以愤怒的方法体现出来。
他们把对自己跟父亲的愤怒置换到当前的伴侣身上,总是放大伴侣的不足而且有点轻视伴侣,甚至认为当时处于感情都怪孩子很强势、伴侣太主动。
对她们而言,停止冷暴力就要意识到走入当前感情有自己主动选择的个别,自己正在以冷暴力对待伴侣,逃避属于自己的哪部分责任。
而结束这些冷暴力的最终一步是,再次作出选择:要么转移爱情,要么结束感情。
转移爱情:用一句歌词形容就是“把一个人[昔日恋人]的温情转移到另一个[婚姻中的伴侣]的胸膛,让这次犯的错反省出理想”。如果它们完成对失落爱情的缅怀[不再念念不忘,只在心里珍藏],认识到婚姻中的责任,并期望再次经营婚姻,就要郑重向伴侣道歉并做出承诺,带着好奇心重新认识伴侣的心理世界,从而走向普通婚姻伴侣永远要处理的主题——独立跟依恋。
结束爱情:有人可能依然走不出被过分理想化的昔日恋情,而又不想作出改变。对受害者而言,只能抛弃幻想,结束爱情,不要期待用真诚感动他。因为当一个人的情感收不出来时,你不可能用日常互动把他从过去的情感中拯救回来。
02
「沟通不畅冷暴力」:尊重独立,倾诉倾听
在沟通不畅冷暴力中,两个人一直在玩“追逐者”和“疏离者”的游戏。
他们的感情故事像是小猫跟树懒,彼此的差别互补让人们走到一起,也正是这种变化使它们婚后渐行渐远。▼
相识、热恋时,追逐者像一只小猫叽叽喳喳地说着情话,疏离者体验到女友的直率爽朗,享受着情人的歌颂;疏离者像一只沉默温和的树懒,惜字如金地聆听,追逐者体验到情人的沉稳内敛。这是在恋爱中相当愉悦的感受。
然而,小鸟跟树懒的性情是相对刻板的,他们的表达形式不会随着情境而转变,两人出现矛盾时便会严重争执。